• 外高桥造船“中国第一长”船坞5月底竣工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纠错 向编辑提问

    [搜船网 搜船资讯]  核心提示:“未来,市民可搭乘这里建造的中国首艘大型邮轮,前往世界各地游览。”东方网记者21日采访了解到,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号船坞改造工程,将在本月底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图中左侧为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号船坞改造工程。

    “未来,市民可搭乘这里建造的中国首艘大型邮轮,前往世界各地游览。

    东方网记者21日采访了解到,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号船坞改造工程,将在本月底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从空中俯瞰,即将竣工的2号船坞明显更长一截。

    “中国第一长”船坞创新纪录

    一边是14米深的船坞,造船工人紧张焊接作业;一边是船坞施工围栏,建设工人进行附属设施收尾。

    造船工人正紧张焊接作业。

    “边施工和部分交付使用是这个工程的一大特点。

    中交三航局2号船坞改造工程项目经理王伟告诉记者,今年3月原船坞与延伸段实现打通,但新坞室(200米长部分)在去年12月就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

    2号船坞改造工程同时处于施工和部分交付使用两种状态。

    为何如此安排?记者了解到,随着在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比例越来越大,中国邮轮建造也加快了布局。

    去年10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开工建设,船坞设施就成了船厂的核心资源。

    国产邮轮效果图。

    图片来源:外高桥造船厂

    记者了解到,外高桥造船厂目前共有两个船坞,分别为1号船坞和2号船坞。

    2号船坞改造工程,是外高桥造船为了适应大型邮轮建造启动的第一个基本建设改造项目。

    资料图

    王伟介绍,“工程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在原有540米的船坞基础上,往南延长了200米。

    据悉,200米长的新坞室目前被用来建造其他大型货船,也是为了测试740米长船坞能否实现满负荷运转。

    2号船坞介于水陆交界。

    “船坞建造在水运工程里技术难度最大,因为它交织了水、陆两类工程特点。

    2号船坞改造有何难点?王伟向记者介绍到,“北侧面临长江口,南侧是陆地,2号船坞就介于水陆交界。

    例如,潮汐就会对14米深基坑的土层含水量、水位带来复杂变化。

    他透露,这个变化也使得2号船坞,成为了软土地基上建造的世界第一干船坞。

    夜间施工资料图。

    5月底将全部竣工

    受疫情影响,改造项目一度停工。

    经备案同意后,项目于2月25日复工并进行了紧张配合作业,才确保了3月7号主体结构完工,原船坞与延伸段打通和注水工作。

    “到5月30号,我们就可以全面交付使用啦。

    王伟表示。

    记者在改造工程现场看到,一直延伸到海边的740米“中国第一长度船坞”里,两条半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塞满”整个坞室空间。

    “这里建成后能满足两艘13万吨级大型邮轮,或一艘20万吨级豪华邮轮的整船建造。

    中交三航局2号船坞改造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崔云告诉记者:“未来,市民将可搭乘在这里建造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换一种交通方式前往世界各地游览。

    据介绍,2号船坞改造项目为外高桥造船转型升级、保障大型邮轮顺利建造、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距离施工现场最近仅为80公分的3号变电站。

    “为此,整个施工力求对造船生产影响降到最低。

    王伟举例说,船坞旁边的三号变电站就让他格外费“脑细胞”

    他介绍,三号变电站是整个船厂动力中枢,供电量占到了80%。

    “然而,变电站离船坞基坑最近距离仅有80公分。

    施工不断电就成了王伟的重要任务。

    “我们只能通过施工设备的反复调整和大量计算工作的控制,才把沉桩震动降到了最小。

    作为上海市加快集聚产业要素、延伸邮轮产业链的重点项目,崔云认为,2号船坞改造工程的建成将对上海船舶工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搜船APP下载

    搜船公众号

    APP扫描二维码
    收藏
    +1
    +1
    最新文章
    加载中

    扫码用微信查看

    更多>

    二手船舶交易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