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化来袭: 人力何去何从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纠错 向编辑提问

    [搜船网 搜船资讯]  核心提示: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蓝图,智能化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国造船业最近也出台推进智能制造的指导意见。但是随着智能造船发展、效率提升,机器人代替某些人工岗位,就业或将受到威胁。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和机器都智能化后,人力将何去何从呢?人力成本压力人工成本上升、专业工比例下降是造船企业选择智...

    智能化来袭: 人力何去何从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蓝图,智能化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国造船业最近也出台推进智能制造的指导意见。

    但是随着智能造船发展、效率提升,机器人代替某些人工岗位,就业或将受到威胁。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和机器都智能化后,人力将何去何从呢?

    人力成本压力

    人工成本上升、专业工比例下降是造船企业选择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原因。据金海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智能化改造方案,到2020年,生产物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希望工人数量较目前下降40%以上;到2025年,相同的物量工人数约为2015年的40%。

    中远船务相关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中国劳动用工成本刚性上升,与日韩相比,优势逐渐消失,倒逼中国造船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造船效率和自动化(产品库 求购 供应)程度低,是中国造船企业人力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质量相应地也受到影响,中国造船企业设计差错率是日韩同行的10倍左右。

    此外,中国造船企业对中间产品的管控能力相对落后。即使是先进造船企业,分段移动次数也几乎超出日韩同行水平1倍,这也拖累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见表)。

    数字技术赋能

    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去人工化,虽然简单的工作正在实现自动化,但“人”依旧有其附加值所在。有关报道称,西门子的安贝格工厂里近75%的生产作业已经实现自动化,但是工厂仍然保持员工人数不变,人提出改进意见对企业年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达40%。

    对此,埃森哲中国指出,完全用自动化方案替代人工服务,并非解决问题之道,而且还缺乏战略远见。相反,要想让数字化带来比自动化更高的价值,就必须使服务重新回归人性化。从战略角度考量,企业需要明确哪些服务适合交给机器管理,哪些服务依然离不开人机互动。

    对于中国造船企业而言,应该让数字技术赋能于“人”。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人力与机器的灵活便捷、互补协作,从而创造更大价值。

    政府培训疏导

    当然,数字技术赋能于“人”是从智能化理想化的发展而言,使具有“附加值的人”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智能造船势必将替换掉一大批从事基础性工作的产业工人,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发展智能造船,解决该部分人力的“后路”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中国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

    德国咨询机构罗兰贝格认为,中国造船业智能化升级,造船企业的业务需要在生产制造环节之外,向价值链的两端发展。评论人士认为,延伸到人力领域,中国需要打通整个航运产业链,打破多重垄断。当前在船舶制造行业,有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然而在航运服务领域,比如船员市场,则出现紧缺现象。在欧美航运服务业发达的国家,船员市场是市场化的,产业工人可依靠政府的技能培训在航运相关市场自由流动。政府对社会就业的责任当仁不让,也理应为智能化发展造成的人力流动买单,中国船舶(股票)“智造”要备“后患”。

    智能化来袭: 人力何去何从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蓝图,智能化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国造船业最近也出台推进智能制造的指导意见。

    但是随着智能造船发展、效率提升,机器人代替某些人工岗位,就业或将受到威胁。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和机器都智能化后,人力将何去何从呢?

    人力成本压力

    人工成本上升、专业工比例下降是造船企业选择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原因。据金海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智能化改造方案,到2020年,生产物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希望工人数量较目前下降40%以上;到2025年,相同的物量工人数约为2015年的40%。

    中远船务相关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中国劳动用工成本刚性上升,与日韩相比,优势逐渐消失,倒逼中国造船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造船效率和自动化(产品库 求购 供应)程度低,是中国造船企业人力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质量相应地也受到影响,中国造船企业设计差错率是日韩同行的10倍左右。

    此外,中国造船企业对中间产品的管控能力相对落后。即使是先进造船企业,分段移动次数也几乎超出日韩同行水平1倍,这也拖累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见表)。

    数字技术赋能

    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去人工化,虽然简单的工作正在实现自动化,但“人”依旧有其附加值所在。有关报道称,西门子的安贝格工厂里近75%的生产作业已经实现自动化,但是工厂仍然保持员工人数不变,人提出改进意见对企业年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达40%。

    对此,埃森哲中国指出,完全用自动化方案替代人工服务,并非解决问题之道,而且还缺乏战略远见。相反,要想让数字化带来比自动化更高的价值,就必须使服务重新回归人性化。从战略角度考量,企业需要明确哪些服务适合交给机器管理,哪些服务依然离不开人机互动。

    对于中国造船企业而言,应该让数字技术赋能于“人”。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人力与机器的灵活便捷、互补协作,从而创造更大价值。

    政府培训疏导

    当然,数字技术赋能于“人”是从智能化理想化的发展而言,使具有“附加值的人”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智能造船势必将替换掉一大批从事基础性工作的产业工人,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发展智能造船,解决该部分人力的“后路”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中国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

    德国咨询机构罗兰贝格认为,中国造船业智能化升级,造船企业的业务需要在生产制造环节之外,向价值链的两端发展。评论人士认为,延伸到人力领域,中国需要打通整个航运产业链,打破多重垄断。当前在船舶制造行业,有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然而在航运服务领域,比如船员市场,则出现紧缺现象。在欧美航运服务业发达的国家,船员市场是市场化的,产业工人可依靠政府的技能培训在航运相关市场自由流动。政府对社会就业的责任当仁不让,也理应为智能化发展造成的人力流动买单,中国船舶(股票)“智造”要备“后患”。


    搜船APP下载

    搜船公众号

    APP扫描二维码
    文章标签: 船舶,智能
    收藏
    +1
    +1
    最新文章
    加载中

    扫码用微信查看

    更多>

    二手船舶交易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