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事搜救谁来“接棒”?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纠错 向编辑提问

    [搜船网 搜船资讯]  核心提示:“两年,陆续走了3个,马上又有1个要离职。”昨天,苏州市城区地方海事处负责人石常宝在接受采访时说,夏季汛期连台风,是海事出警的高峰季节,而海事搜救队员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水上搜救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成立,首批招募了15名队员,第二批又招了6名,但是年轻队员难招,招来了也难留下。除了夏秋季...


    海事搜救谁来“接棒”?




    “两年,陆续走了3个,马上又有1个要离职。”昨天,苏州市城区地方海事处负责人石常宝在接受采访时说,夏季汛期连台风,是海事出警的高峰季节,而海事搜救队员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水上搜救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成立,首批招募了15名队员,第二批又招了6名,但是年轻队员难招,招来了也难留下。

    除了夏秋季节的雷阵雨和台风,还有冬天的寒潮,春天的强对流天气、潮汛,一年四季,水上险情随时可能发生。2015年,苏州城区范围内共接处各类水上警情384起,其中需要应急处置的险情占到了总量的三分之二。“如果没有四五年的磨炼,搜救人员是难以独立完成任务的”,石常宝说。

    水上搜救难度大既要有技术又要有经验

    水上搜救的一大难点在于环境的复杂,在苏州海事管辖的区域内,尤以太湖湖区的搜救难度最大。

    57岁的金建明,人称“老太湖”,父母都是渔民。金建明从小在太湖边长大,成为苏州海事队员已有20多年。他说,湖区除了航道外,大部分为自然水域,看得到的水面上,渔船、货船交错往来,渔簖渔网错综复杂;看不见的水下,水深水浅变化多端,还不时有暗礁“埋伏”,没有经验的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而且,不同的季节、区域,太湖的水情不同,搜救需要随机应变。

    春季,春风在太湖上并不温柔。“一起风,浪就大了,水打到船舱里,船就有沉没的危险。”金建明说,接警后,他们会一边赶往报警的水域,一边指导船主排水自救,赶到现场后再帮助排水,并要将出险船舶护航到避风港避风。

    台风季节,9级、10级风是太湖的“常客”。此时出警搜救,不是只要会驾驶海巡艇就行了,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大”掌舵。避险、靠船、施救,全凭多年在风浪里练就的本领,否则别说救人,连搜救人员自身的安全也无法保障。

    每年8月底,太湖开捕,渔民开始打桩下网,捕鱼季一直要持续到12月底。海事人员在白天巡航的时候,就要仔细留意渔网的分布片区,掌握渔船流动捕捞的路径。

    在西太湖一片,四面都是水,参照物少,但有经验的“老太湖”只要看到一丁点标记,比如一个灯标、一弯远山的影子,就能判断出所处位置。虽然现在的海巡艇都装有GPS定位系统,但是也只能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施救时,还必须要了解水下的情况、有哪些碍航物,这些都只能靠日积月累的经验。

    金建明说,许多小渔船上没有GPS定位系统,报警的渔民往往只能报出大致方位,如果不是对太湖岛礁的分布十分熟悉,接警后可能连往哪里开都不清楚。

    今年31岁的樊宇杰在2014年加入了苏州海事队伍,目前是太湖水上搜救基地的搜救员。他说,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出警还行,如果是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或者是晚上出警,“没有老师傅带着,心里着实没底。”

    人员培养不容易风浪里练出“老大”“老轨”

    然而眼下苏州海事搜救队伍的“中空”现象突出。

    拿太湖水上搜救基地来说,该基地一共有13名海事搜救人员,其中35岁以下的5人,35岁到50岁的2人,50岁以上的6人,中坚力量不足显而易见。而50岁以上的搜救队员中,有2名是退休后留用的。石常宝说:“随着未来几年老一辈的陆续退出,我们的队伍后继堪忧。”

    苏州市地方海事局政工科工作人员杜成程介绍,海事搜救人员主要有3个工种,其一是“老大”,即船舶驾驶员;其二是船舶轮机员,业内称“老轨”;第三个是搜救员。搜救员的培养相对容易些,“老大”“老轨”则是搜救团队中最重要的,杜成程说:“没有五六年的实践经验根本出不来。”

    而在招聘中,“老大”“老轨”都不好找。杜成程说,首先是学习相关专业的人本来就少,苏州本地年轻人学这两个专业的几乎没有,而对于海事日常工作来说,最好是让熟悉本土气候、水域情况的本地人来。其次,现有的一批具有水上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学历大多偏低,年龄偏大,不符合苏州市事业单位的人员招录条件。目前苏州籍的在册船员中,35周岁以下的为少数,其中不少人已经转行,因此持有资格证并且正在从事水上专业的人就更少了。

    海事搜救的工作条件艰苦也是影响年轻人从业的重要因素。相比陆地,海事工作不仅地点偏远,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半夜出警的情况也很常见。金建明说,在枯水期,常有船舶搁浅,海事搜救的任务是将船舶拖带到航道里,使其能正常航行。一般拖一次船要半天时间,出警时,海事搜救队员会在船上备好方便面,好充个饥。但是如果遇到大风大浪,船颠簸得厉害,方便面也没法泡,或是遇到出警时间长的情况,“从上午一直要忙到晚上,带的热水不够,那就方便面也没得吃”,金建明说。

    电子巡航将实现全覆盖期待高科技缓解人力不足

    苏州海事监管、搜救的任务正在逐年增加。石常宝介绍,主要原因是水上旅游的兴起。

    2004年前后,苏州市地方海事局所辖5个海事所中,涉及水上旅游的只有2个,即太湖海事所和宝带桥海事所。这几年,随着阳澄湖、高新区太湖湿地公园、金鸡湖等水上旅游的推出,5个海事所都增加了为旅游客船护航、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其中,仅太湖区域里的旅游客船目前就有300多艘。

    面对人手不足的现状,加强高科技的应用是海事部门的一大应对之策。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苏州地方海事部门要实现电子巡航全覆盖。从今年5月起,太湖海事所正逐步为旅游客船安装定位监控系统,目标是能实时监控客船的航行轨迹。

    “电子巡航的实施,有望将海事人员从日常繁琐的巡航中解脱出来”,石常宝说,目前在重点水域,海巡艇一天要巡航两次,其中,太湖湖区海事所的13名海事人员监管着1600平方公里的水域,平均巡航1次就要3个小时。

    电子巡航还能提高出警的精准度。如果是人力巡航,要在途中随时察看,发现问题再进行处置。有了电子巡航后则可以有的放矢,巡航效率更高,让有限的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更重要的是,电子巡航有预警作用,通过察看船舶行驶轨迹,可以预先发出前方易搁浅、前方注意风浪等警报,减少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事搜救人手不足的压力。

    科技力量的升级值得期待,传统的“传帮带”仍然必不可少。樊宇杰此前曾在浙江交通学院学习船舶驾驶,从学校毕业后跑过好几年远洋船。从海洋转向太湖并不轻松,用他的话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两年下来,樊宇杰给自己打的分数是70分。尽管工作辛苦,也赚不了什么钱,樊宇杰觉得海事搜救这份工作还是有吸引力的,“每次成功完成一次搜救都特别有成就感,能救人、保护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争取5年能出师。”

    来源:苏州新闻网


    搜船APP下载

    搜船公众号

    APP扫描二维码
    收藏
    +1
    +1
    最新文章
    加载中

    扫码用微信查看

    更多>

    二手船舶交易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