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业搭上“新基建”快车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纠错 向编辑提问

[搜船网 搜船资讯]  核心提示:深圳携在全国率先进入5G时代之势,在9月3日召开的第四届深圳品牌周“智慧港口 智慧物流”航运发展论坛上,宣布将投资145亿开建盐田港东港区,将其打造成为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成为带动和支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

深圳携在全国率先进入5G时代之势,在9月3日召开的第四届深圳品牌周“智慧港口 智慧物流”航运发展论坛上,宣布将投资145亿开建盐田港东港区,将其打造成为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成为带动和支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产业平台。

新基建已站上时代风口,应如何正确理解新基建?水运业新基建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有何突破口?带着这些问题,9月7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新基建其实并不“新”

“中央对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罗本成说,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再次强调,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直到今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运输行业也是如此。

在去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航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8年,全国首条智慧航道苏南运河无锡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工,率先在全国建成“感知航道”,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航道领域的应用,建立了一套集数据采集、传输和智能分析为一体的业务应用系统,并形成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集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一体的决策支撑体系,为航道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2017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13个智慧港口示范工程中,广州港集团“互联网+港口物流智能服务示范工程”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批的项目,它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北斗定位、视频融合等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了“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实现了港口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作为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运基础设施供给已经实现了由总体短缺向基本适应转变,水运在区域物流中的地位逐渐凸显,高等级航道显著提升,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内河港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快速复苏的“利器”

今年,新基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各地纷纷发力,市场普遍响应,迎接发展风口。

罗本成回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中国政府迅速、及时做出反应,通过促进投资和消费总体实现了预期目标。但在随后几年里,高速增长的投资不仅导致了一些重复建设,也导致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今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经济不确定性增大,据IMF专家预测,疫情短期影响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罗本成说道,“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需要新基建,要推动国内经济复苏不能走从前的老路,必须转换思路。”

他认为,短期看,新基建可拉动大量需求,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长期看,新基建将推动新动能供给,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为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创造基础条件。在疫情全球化大背景下,新基建成为各地推动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的“利器”

此前,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做客2020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时曾表示,交通运输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无人配送系统、自动化码头、城市交通大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慧停车系统,以及城际轨道交通等方面都大有作为。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也多次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新基建给传统交通项目赋能,使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

新基建对现有产业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对未来智慧社会生产发展具有强有力的驱动作用,创新技术密集,且具备技术生态可持续演进的特性。加快发展新基建,不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对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8月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淑敏说:“这好似一场及时雨,为水运业新基建送来了甘霖。”

新基建赋能难在何处?

在今年交通运输部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新基建需要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主实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能邮政、智慧枢纽,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应用为载体,体现先进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全方位赋能。

“就实现智慧航道而言,极富挑战性。”王淑敏认为,智慧航道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航道领域广泛应用,建立以数据采集、传输和智能分析为一体的业务应用系统,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保障体系。“目前智慧航道建设尚无相关规范标准,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尚不明确,运营管理制度亦不到位,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保障智慧航道真正实现。”她解释。

罗本成表示,要想让新基建更好地赋能,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新基建与旧基建的关系。“当新基建概念出来时,社会上曾有声音唱衰旧基建,这显然是错误的。”他强调,“新基建与旧基建并不是单纯的互补关系,更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旧基建重在稳需求、注重补短板,新基建重在新兴产业、谋未来发展,具有鲜明的科技导向和时代特征。

其次,加强新基建与旧基建融合发力,做到“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尚有难度。不管是新基建还是旧基建,其本质都是基建,只不过新基建更强调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罗本成认为,新基建通过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可以增强传统基础设施的使用韧性,有利于推进资源整合、设施衔接,但新技术应用与旧基建深度融合还需要一定磨合过程,且技术上还需进一步突破。比如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等,新基建有力地赋能行业发展,但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亟待突破。

另外,投资也是制约新基建发展赋能的软肋。罗本成介绍,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绝非一蹴而就,其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而技术开发面临周期、成本、市场、人才等多种因素,以及后期配套业务流程改造、模式升级等过程,投资需求极大,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他建议,最好能以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为代表,开展新基建试点,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强强联合是必然趋势

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

记者发现,不少企业选择强强联合,以期在新基建方面取得不断突破。5月8日,广州港集团、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联通广州分公司、华为公司联合签约,将在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和全国5G应用示范工程;6月12日,作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之一的辽宁省,与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卫星遥感等天基资源优势,以及在卫星、5G、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应用优势,推动交通运输新基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8月18日,中国移动与天津港集团、沧州港务集团、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分别签约,聚焦港航新基建,共同建设打造5G智慧港口、5G智慧航运……

它们的联合,不但有利于加强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合作,而且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意义重大。罗本成认为,要想在新基建方面不断突破,强强联合是必然趋势。

王淑敏也提到,乘势而上很有必要,不过,在签署完合作协议后,更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勿仅仅蹭热度。

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罗本成认为,新基建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

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长江航道局利用数字航道远程监控、远程维护、远程巡航、远程信息上报等多个功能,实现了长江干线航道动态监控、数字化维护管理和智能化辅助决策,还向船员提供了及时、顺畅、便捷、高效的航道综合信息服务,在抗疫保畅中彰显了“远程智慧”优势。该局局长付绪银更是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必须用、全面用、好好用,全局上下掀起了一股自我优化的高潮,主动学习运用数字航道,努力提高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王淑敏指出,目前许多高校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模式趋同、专业课程老化等问题,需要依靠政府、高校、社会研究机构共同努力,以科研创新带动人才培养。她感叹道:“未来稀缺的不是基础体力从业者,而是具有知识技能的高端人才。”


搜船APP下载

搜船公众号

APP扫描二维码
文章标签: 水运
收藏
+1
+1
最新文章
加载中

扫码用微信查看

更多>

二手船舶交易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